當人在面對生活上的未知,很容易會出現焦慮不安的情緒。若不幸遇上或目睹重大事件或意外時,更有機會出現急性壓力反應,嚴重會患上創傷後遺症,所以要正視自己的感受,避免不安情緒持續蔓延。
急性壓力反應症狀
無論是親身經歷或目睹重大事故,甚至只在媒體上接收到大量意外相關資訊,都有機會出現短暫壓力反應,觸發急性壓力反應(Acute stress reaction)。
入侵症狀:腦海不斷出現創傷事件的畫面,更有產生相關事故的錯覺、夢境等。
解離症狀:對周遭的認知能力及情緒反應變少,難回想起創傷事件。
警覺性過高:警覺性大增,容易緊張、焦慮或煩躁。
逃避創傷事件:迴避創傷事件中的人、事、地方,強行逃避重溫相關事件。
影響日常生活:出現失眠、注意力下降、坐立不安等。
應對方法
遇到或目睹重大創傷事件,大家應盡量與家人朋友傾訴,說出自己的感受以緩和情緒,不應加以壓抑或強迫自己在短時間內忘記相關記憶。若在媒體上仍接觸到大量意外資訊,應暫時減少追蹤相關報導,直至不安情緒減退。在過份焦慮的情況下,可選擇透過腹式呼吸法、身體掃描練習等鬆弛練習,進行令自己減壓或愉快的活動來紓緩不安情緒。如果壓力症狀及持續時間愈來愈嚴重,應該尋求醫生或專業人士協助。
在資訊發達的社會,每天發生的事都一一上傳到互聯網,更易促成集體急性壓力反應。我們要學懂照顧自己情緒,同時關懷身邊的人,共同渡過事故陰霾。
參考資料:
衛生署